琴谱存世数量丰富,多有与古琴书法相关的零星记载散落其间。如《大还阁琴谱》,全书共六卷,包含徐上瀛所编《青山琴谱》及前述《溪山琴况》一卷,世祯《池北偶谈》卷十九《潞王琴》称:“故明潞藩敬一主人,夙尚风雅,曾造琴三千张。予犹见长安市上售其一,有隶书中和二字。”又,清道光年间举人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:“吾杭南关榷署,为明季潞藩旧邸。王平生好音律,尝制琴数百,编列字号,余曾藏一张,乃十三号。”以现存的潞王琴传世状况来看,三千张可能过分夸张,但数百张可确信。分别见(清)王士祯.池北偶谈[M].北京:中华书局,由徐氏弟子夏溥编纂于清康熙年间合刊行世。1收琴曲三十一首,与《松弦馆琴谱》同为虞山派重要著作,增加了《松弦馆琴谱》未收录的《雉朝飞》《乌夜啼》《潇湘水云》等快节奏曲目。2有明一代琴学大盛,自帝王至庶民皆好古琴,且明代藩王多有嗜琴并大规模制琴者,杨宗稷在所著《琴学丛书》评:“明宁、衡、益、潞四王皆能琴,潞琴最多,益次之,宁、衡最少。”3诸王也多有琴谱整理、编著、刊行于世。如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,宁王朱权所辑《神奇秘谱》“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”。
《秘谱》搜集过程历时十二年之久,直至洪熙元年乙巳(1425) 4才得以成书,所收琴曲乃朱权自当时“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余曲”中精选而得来,多琴史名作。《神奇秘谱》共录琴曲六十四首,分为三卷,上卷收琴曲十六,记为“太古神品”,“乃太古之操,昔人不传之秘”,中、下两卷称“霞外神品”,收曲四十八。自明代《神奇秘谱》刊行以来,古琴谱集不下百种,近千首古琴传曲,仍“以《神奇秘谱》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。”5二世潞王朱常淓,纂集《古音正宗》一卷,有琴论、指法图、历代琴式、琴谱等内容,琴式中最后有自创“皇明潞王敬一道人式”及图样,并于其旁作《中和琴式论》,共收琴曲五十首,自作琴曲《中和吟》《宗雅操》等亦在其中。如今流传之琴谱,多为古人不断整理汇辑前人流传之已有曲谱而作,类似潞王朱常淓自创琴曲者极少。明代藩王制琴多有铭刻,形式内容丰富多样,文中有专门一章加以研究。
展开剩余54%被誉为“民国古琴第一人”的近代琴学宗师杨宗稷,师承金陵琴派著名琴师黄勉之,为琴学“九疑琴派”创始人。杨氏历时二十载,汇集了历代丰富的琴曲、谱式、古琴论著等琴学文献,并以自身的演奏实践、见闻经历参以己论,辑录《琴学丛书》共四十三卷,七十余万字。6对于研究历代琴学,尤其是近现代琴学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。历代古琴文献中论述古琴铭刻过程的文献罕见,但凡提及古琴铭刻者,也仅是描述琴名与铭刻内容而已。杨宗稷所著《琴学丛书》中之《藏琴录》为琴史上唯一一部专门记载自藏琴书法铭刻过程的文献,在其之前不见古琴铭刻专著,于古琴铭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历代琴学文献广罗最多的要数明代蒋克谦编纂之《琴书大全》。《大全》共二十二卷,前二十卷包含声律、琴制、指法、曲调、琴人及诗文等近七百篇,最后
两卷收琴曲六十余首,堪称“琴学领域中的百科全书,为系统全面整理琴学文献奠定了基础。”
彭子轩老师(原名彭莉)简介:
联合国WICHPDF颁发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贡献奖
广陵派古琴区级非遗传承人
持国家艺术品鉴定估价师高级职称
湖北省人事厅艺术品鉴类考评员
子楚轩古琴生活艺术馆 创办者
古琴意境音色与脑科学研究推动者
古琴曲独立作曲人/
擅长古琴意境音色表达指法创作/
古正音考研古法本源紫砂研究员/
视频号:子楚轩
微信:彭老师—13396051743
子楚轩小助:15797073064
独家古琴道法课程
伏羲造古琴,纳天地之音
古琴正音,万物之本
发布于:湖北省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